星期五, 7月 13, 2007

可創業賺錢的遊戲-「第二人生」

「第二人生」不只是3D線上遊戲,而已成為一個具有經濟產值的虛擬社會。光是去年,就有約六千萬美元價值的產品在「第二人生」交易,並有七千家在上面設立的企業已有獲利能力。

作者:張漢宜

2007.02.14/ 天下雜誌第366期

「第二人生」不只是3D線上遊戲,而已成為一個具有經濟產值的虛擬社會。光是去年,就有約六千萬美元價值的產品在「第二人生」交易,並有七千家在上面設立的企業已有獲利能力。
 IBM最近買下十二座島嶼,做為員工訓練、線上會議、研發中心、行銷與其他商業活動之用。這些島嶼不在任何海面上,而是位於「第二人生」(Second Life),一個3D虛擬實境網站。

 (有關更多Second Life的科技行銷,請立即閱讀「顛覆傳統媒體,英國BBC打造Web2.0新平台」。)

 去年秋天,哈佛大學法學教授尼森(Charles Nesson)在「第二人生」開課。線上教室位於「伯克曼島」(Berkman Island),每個哈佛法學院的學生都擁有帳號密碼,可以到「第二人生」修尼森教授的課,並在線上即時進行討論。

 官方單位也開始進駐這塊科技奇境。瑞典外交部旗下的瑞典研究所,開設「瑞典駐Second Life大使館」,是「第二人生」第一個外交官方單位。它指導網友如何在現實世界申請簽證,並提供有關瑞典的資訊。此外,瑞典研究所也計劃比照IBM的做法,在「第二人生」購買島嶼,專供瑞典公司駐紮使用。

形成百萬住戶社群

 美國加州林登實驗室創立的「第二人生」網站,在網路發展上顯得獨樹一幟。它不只是一個3D虛擬實境遊戲,更形成百萬住戶社群,擁有自己的經濟規模,連企業界、廣告商、政治人物都紛紛進駐。

 「『第二人生』已經不只是一款遊戲!」英國權威財經刊物《經濟學人》報導,去年九月,有超過七十四萬人進駐這個網站,而且每個月以二○%的「人口成長率」迅速增加。這群人之中,有許多是以嚴肅而認真的態度「玩真的」,把這裡建構成一個擬真社會。例如,他們在上面組織癌症病患支援團體、演練地震與恐怖攻擊的應變措施、開闢佛教徒閉關修行地。被視為二○○八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可能人選的前維吉尼亞州政府官員華納(Mark Warner),更成為首位在「第二人生」接受專訪的政治人物;訪問他的,則是駐在「第二人生」的全職記者Hamlet Au。

 更令人眼睛一亮的是,在這個虛擬社會,竟然可以經營企業並且獲利。只要運用「第二人生」提供的虛擬工具,自行設計各種虛擬產品或服務,這個虛擬社會的百萬「居民」都是你的潛在客戶,交易的錢幣叫做「林登幣」(Linden Dollars,跟美元的兌換匯率約為二七五比一)。

具經濟產值的虛擬社會
 
 「第二人生」的企業家,有兩種。

 第一種,是實體企業進駐設立虛擬分公司。例如路透社成立「第二人生分社」並設有駐地記者、喜達屋(Starwood)飯店集團建立虛擬飯店。

 第二種是「個體戶」。例如有「Second Life的洛克斐勒」之稱的德國華裔女老師鍾安旭,她在「第二人生」做不動產生意,一年就累積約二十五萬美元的線上資產。另外一家「The OtherLand Group」公司,專門在「第二人生」買賣擁有山水美景的高格調房地產,由於業績頗佳,甚至從虛擬社會反攻實體世界,設立公司、聘請員工來專門經營虛擬房地產。

 「第二人生」已經不只是3D線上遊戲,其實已成為一個具有經濟產值的虛擬社會,並擁有推動經濟的力量。林登實驗室估計,光是去年,就有約六千萬美元價值的產品在「第二人生」交易,並有七千家在上面設立的企業已有獲利能力。在「第二人生」首頁,標示出這個虛擬社會的經濟活動現狀。包括:註冊居民超過一百萬人,近兩個月上線活動人數達四十九萬人,過去二十四小時內的線上交易金額達五十萬等。

讓使用者自己創新

 「第二人生」比其他虛擬遊戲平台勝出的成功關鍵,在於百萬用戶的「自發式創新」。因為,「第二人生」只是提供虛擬工具與交易平台,所有的創新應用,都是用戶自己發想並積極推動而來。「第二人生」雖起步於二○○三年,但如今討論得火熱的「Web 2.0」,它當時就已掌握其中精髓。當大家都進入Web 2.0時代之後,「讓使用者自行創新」將成為致勝關鍵。

 網路的發展日新月異,除了查詢資料、發表作品、行銷廣告、商業交易之外,更進一步地,有成千上萬的人在線上形成另一個社會,擁有這個社會專屬的流通貨幣、商業活動、社會組織、媒體報導,影響力愈來愈擴大,不只實體進駐虛擬,虛擬也能反攻實體。「虛」與「實」彼此跨界交融,界限愈來愈模糊,「第二人生」的例子,只是一個開端,未來還有更多可能性。

^^:這個報導十分震撼我,我在想如果有一個這樣的中文網站,我也許會想要來一個重新的我的人生,你呢?

此文章的連結

【網賺收益再公開】2個多月來的進步排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^^