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說認識一種文化,最容易的就是從「髒話」學起,但在教養上我們又希望孩子少說髒話,因為於禮貌、觀感都不佳。不過這會是我們要求孩子不說髒話的主要原因嗎?高中老師劉彥廷就從參考資料中發現,其實對詞彙量還不多的孩子而言,髒話對思考力的影響更為重要!
Shutterstock
你會禁止小朋友罵髒話嗎?如果會的話,又是用什麼樣的理由禁止呢?
我自己也會說髒話。大多是和好朋友,或和高中男生混在一起時,用髒話靠近彼此。
只是多年以來,也經常困惑,如果身邊的大人都會說髒話,除了禮貌、觀感外,還有沒有什麼其他(好)理由,來限制孩子呢?
這篇文章,從一個較少提及的角度,來和你分享我對「小朋友說髒話」的觀點。
餐廳一對母子的對話
前段時間,我在餐廳聽到一對母子的對話。小朋友的年紀,看起來約莫是小學三、四年級左右。
他們的對話是這樣的:
小朋友:「我們老師是王八!」
在旁的母親聽見後,眉頭緊皺,看的出來應該不喜歡他兒子這樣說話,但還是很有耐心的,輕聲問兒子:「怎麼了嗎?為麼會這樣說老師呢?」
小朋友的怒氣,似乎沒有因為母親和緩的語氣而減少,而是繼續罵:「我們老師對人王八、上課王八、聲音王八、長的王八⋯⋯整個人就是王八!」
我聽完小朋友這一連串飆罵,除了好奇老師到底做了什麼之外,也和那位母親一樣,皺起了眉頭。但我心裡所想的,不是「這孩子真粗俗、沒教養」,而是為這孩子感到憂心。
因為,他使用語言的方式——髒話——很可能正慢慢的腐蝕、弱化他的思考能力。
語言如何影響思考?
關於「語言如何影響思考」,在科學上有不少研究。
比如說,行為經濟學家陳凱斯(Keith Chen)發現(參考資料1),一個人的儲蓄習慣,會因母語不同而有所差異:那些母語中有「未來式」時態的人,平均儲蓄率會比較低(在控制了出生地、居住地、年齡、性別、家庭收入、教育程度、宗教信仰等變因後)。
因為語言的文法要求,逼迫他們每次張口說話前,要先思考清楚時間,是現在、過去還是未來,這讓他們對於「時間的感知」,更為清晰。
而當語言越能清楚描述未來時,使用這種語言的人,就會感覺未來越遙遠,越沒有存錢的意識和危機感,更傾向於即時享樂。
這大概就像要年輕人為了退休多存點錢,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,因為退休離他們太遙遠了。
再比如說,認知科學家萊拉・布洛狄斯基(Lera Boroditsky)發現(參考資料2),在澳洲北部有一個原住民部落,叫「朋布羅」(Pormpuraaw)。在他們的語言中,沒有「左」、「右」這種描述相對方位的詞彙,取而代之的是,描述絕對方位:「東」、「西」、「南」、「北」的詞彙。
所以,在他們日常生活中,你會聽到這樣的對話:「舉起你的『北』手」、「把杯子往『東南』移動」。
這樣的語言使用習慣,造就了朋布羅的原住民,有著極強的「方位感知」的能力。就連一位5歲的小女孩,都可以在沒有羅盤的情況下,輕易的指出北方。他們就像候鳥一樣,內建著羅盤和 GPS 定位系統。
以上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,「語言會影響思考、形塑思考」,進一步強化或弱化我們的某些能力。
說髒話對小朋友的影響
回到開頭那位講髒話的小朋友的例子,為什麼說「髒話,會弱化一個人的思考能力」呢?
說來其實也挺有意思的,因為髒話太、好、用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