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六, 4月 11, 2009

漁歌子

提供/新唐人電視台http://news.epochtimes.com.tw/8/1/9/74804.htm#TOP

〈漁歌子〉的作者張志和,生年不詳。他自幼聰明過人,十六歲時以科考的「明經科」及第,深受唐肅宗的賞識,任命他為翰林待詔,後來因為貶官而退隱江湖,從此浪跡天涯。他駕著一葉小舟,終日泛舟於江湖之上,自稱「煙波釣徒」,又號「玄真子」,他的著作也叫《玄真子》。

張志和所作的〈漁歌子〉共有五首,其中一首被清代鑑賞大家劉熙載評為「風流千古」,意即:風雅精采,流傳千古。詞中「西塞山」也因而一舉成名,「西塞漁晚」被列為吳興八景之一。

西塞山前白鷺飛,

桃花流水鱖魚肥。

青箬笠,

綠蓑衣,

斜風細雨不須歸。

一千多年來,這首〈漁歌子〉不但歷代傳唱,而且後人摹仿的極多。這五首詞也很快的流傳到日本,當時日本的嵯峨天皇,以及其他的皇室成員都有唱和之作,不但為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之門,日本還把這些〈漁父詞〉列於教科書中傳授,這是中日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話。

這首詞開頭兩句「西塞山前白鷺飛,桃花流水鱖魚肥」是寫景,在一片青翠的西塞山前,有雪白的鷺鷥在藍天中飛翔著。溪水兩岸夾生著成片的桃花林,粉紅色的落英繽紛,飄浮在水面上,無數肥美的鱖魚在水中嬉戲、追逐。「青箬笠,綠蓑衣,斜風細雨不須歸」是描寫漁翁,漁翁頭戴著青竹笠,身穿綠蓑衣,迎著斜風,冒著霏霏的細雨,遨遊在整個大自然的美景中。看似在動,然而十分巧妙的蘊涵了一種極盡悠遠的寧靜,用動襯托靜,更覺相得益彰。

這首詞像是一幅詩情濃郁的山水畫,表現出了整個春江水暖、煙雨迷濛的景象。這裡面有夾岸桃紅、春江漁舟、霧雨青山、藍天白鷺,色澤鮮潤但又柔美,氣氛寧靜而又生機勃勃。體現出了中華文化中特殊的美學,也反映了作者脫俗的意趣,曠達的心胸。

張志和的這首詞輕描淡寫,才用了二十七個字,就描繪出了這樣一幅清麗的勝景。漁翁在捕魚的過程中,也在欣賞著這天地間的靈秀瀟灑,像這樣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關係,只有超然於世外的「煙波釣徒」,才有這樣的心境吧!